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不是設了保護區,就能夠有尊嚴與生存的

關於蘇花高的議題,其實已經吵了十幾年了,對於建與不建,似乎各有己見。

從小在花蓮長大,總覺得花蓮空氣很好,生活步調很輕鬆,但是高中後,總是要到北部求學,接著工作也會選擇在台北,家裡四個小孩,每個都留在西部了,只剩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花蓮。

媽媽總是很感嘆的說:
你們小孩都不留在鄉下。


但我只能無奈的說:
如果你當初要我們留下來,就不要讓我們到外地念書,也不用供我們唸到大學、研究所。只要有個高中學歷,安守本分,在這裡過生活就好了。

每次回家,總有些不捨,因為路途遙遠,每年只能回去個兩三趟,總要面臨送別的畫面。每次往返,家人總是交代注意安全,也不希望我們晚上開車,因為蘇花公路不安全。在蘇花公路上已經有多少亡魂枉送在坍方落石的天災上,我不知道會不會是下一個,只能夠往前開。或許你會說我可以搭火車呀!但是花蓮的車票在平常就是一票難求,更不用說年節。再者是台北到台東的鐵路時速與路線設計與西部不同,所以時間要比西部來得久,再者是以時間與單位成本來說,我搭公車到台北車站候車,再搭火車回鳳林,再走路回家的時間也跟開車沒差多少。此外是開車可以攜帶大小東西,及攜帶土產回台北給親友。或許你會說:那是你習慣貪圖方便與迅速了,但是你可以在高雄吃完晚餐,再搭晚上八、九點的高鐵回台北,你知道嗎!這對我們來說是嫉妒又奢侈的事情。你的兄弟姊妹可以陪在父母身邊,是因為你的城市還有工作機會,而不像我們,只要家裡把你送出去了,就也回不來了。

在西部擁有了兩條高速公路、無數條的東西向快速道路、鐵路、高鐵後,你能想像我們的差別嗎?往花蓮就只有一條蘇花公路,坍方了就得等修復,也極度不安全,如果不蓋蘇花高,那有替代方案嗎?這我不知道,也不想去了解,只是有時候請用"同理心"去幫對方想,不該把保護花蓮純淨的責任都推在花蓮人的身上,你們有好好的教導這些住民珍視自己的文化,維護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更有尊嚴嗎?人才只是不斷的外流,留下來的只是教育程度比較低的住民,他們沒有更多的意識與能力來抵擋文化的流失。也有一批人士喜歡花蓮的好山好水,或是避世到花蓮居住的知識份子。但有一天,他們也會跟我們的父母親一樣,擔心他子女回家的路途安全。

在我的鄉鎮裡,十年如一日,只有越來越多的外籍新娘、老人、老人代步車器材店、專門看老人的診所,如果真要保護這裡,應該是讓他們的子弟在這裡有尊嚴的工作與該得的薪水,而不是在北部本來有不錯的薪水與工作資歷,在花蓮卻只有兩萬多的薪水(我國小同學,某知名度假村)。

花蓮總是邊緣地帶,外地人可以想像這邊的教育品質是怎樣嗎?國中時,還有一些老師是農校、工校畢業的老師擔任我們的社會及自然科目老師,或是幾個鄉音很重的外省老師,只有幾個老師是師大剛畢業被分發到花蓮的,但過沒多久,他們還是會申請回北部,過了二十年了,我想情況應該會改善,但總是比不過都市的條件。鄉下的圖書館呢!則位於老人俱樂部的樓上,早上必須忍受老人拉南胡練曲的聲音,圖書館準時五點關門,這就是我們的圖書館,平時沒幾隻小貓在那裡看書。當我上台北念書時,看到台北的圖書館總是人滿為患,考季來臨時,還得排隊發號碼牌,才知道原來他們的圖書館有這些功能,一堆人都在用功念書,這樣競爭的。或許你會說,鄉下的生活很純樸,很舒服呀,學生沒有升學壓力,但是很悲哀的,一旦全球化,面臨全球競爭,你在鄉下也無法逃避競爭。記住不是設了保護區,就能夠有尊嚴與生存的,並不是,不蓋高速公路,就可以保護住花蓮的美景與人文,他們還是需要基本的生存權,你們關心過嗎?在前幾天的文章裡,我對身為花蓮人還有點榮耀,但是這時候卻顯得卑微的可憐,這就是我的出生地。

以前我會說我是花蓮人,但隨著在北部住的時間超過曾經住在花蓮的時間,我已經不敢稱呼自己是花蓮人了。花蓮對我來說,越來越陌生。或許某一天,我也沒資格去說蘇花高建與不建。

這篇文章不是在討論蘇花高建與不建,而是我的感受與身為花蓮人的悲哀,也沒不要評論。花蓮人難道不能像澎湖人決定要不要設賭場,難道花蓮人的教育素質就差到,需要外地人來決定。其實,能夠就民族自決,公民自決的觀點,不是這些外地人可以決定花蓮人的未來與前途。例如:要不要在此設垃圾焚化爐,要不要獨立,是關乎這塊土地。憑什麼外地人可以決定。可以決定花蓮是台灣的最後一塊淨土,後花園,所以不准被污染,在這個不准被污染的帽子下,又有多少人知道後山的資源落差,又有多少人願意繳稅金去補貼這一塊淨土,所以,賣菜的選上鎮代,高中學歷的鎮長,這類的,在落後的鄉鎮比比皆是!難道鳳林沒人才嗎?我這輩的同學好幾個都是碩士,博士了,回得來嗎?有什麼工作機會呢!等到退休後,可能有了孫子,又不願意搬回鄉下離開孫兒,所以鄉下精英只有流失,沒有回來的機會,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的人會有機會過得更美好嗎?
(思緒有點亂,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