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來自遠方的信之5:2004品川日出男

2004品川日出男 2004品川日出男
第四封信,由於當初漏給AKS,所以暫時沒有翻譯出來,直接跳到第五封信,這些信件的序號,只是我依找到的信件年代來做區隔,可能有幾封信搞丟了,也說不一定。

品川日出男於2004年寫了這封信給爺爺,信中有提到對於台灣的思念,以及稱讚台灣的話語,著實讓我們這些生長在此的台灣人感動。例如

   鳳林這片土地是孕育我的母親,如同磁鐵一般的呼喊我。
   站在鳳林這一片土地上身體就會飄飄然的開心了起來。這一點我姐姐元子可跟我一樣。


以下為AKS與他的朋友協助翻譯的中文:
---------------------------------------------------------
楊 水文樣

  在台灣的各位好。這次姊姊元子去鳳林訪問就麻煩妳們照顧了。

  1999年(民國88年),我去鳳林的時候,被你們熱烈款待。
  拿了像山一樣高的土產,真的非常感謝你們。

  我聽說"你們已經沒有在耕種煙草了"! 這一段漫長的耕種時間,真是辛苦了你們了。
  你們繼承我已故的父母的菸草田,生產比之前數量更多,且品質更好的菸草。
  我這樣用說的似乎很簡單,但是其實你們真的很努力的跟大自然苦鬥的吧?
  代替了我的父母,一生懸命的努力、堅持,
  用充滿熱情的心研究種植的奧祕,我用最深切的尊敬,以及敬意跟你們致意。


  那時我雖然是小孩子,7~8歲的時候也邊玩邊學,
  我記得爸爸那時候...(工作內容,專業用語不易翻),
  然後將它放置乾燥室之中,憑經驗看溫度計,至今我還歷歷在目。
  完成之後,挑選好煙草也是有趣的項目。一級品跟二等品。

  上次在台灣叨擾您的時候,在新的乾燥室的一角撿到了一片煙草,
  那次所完成的煙草的顏色,真的是特級品!(楊先生好厲害)

  我不是農業專門的。但且容我說一說日本的農業。

  日本農業主要的農產品為米,1965年之後為生產高峰,
  之後因為米糧的生產過剩的關係,以青菜,水果為主開創了日本農業的第二春,
  然而,因為農產品的價格不符合預期。農業對於年輕人的魅力逐漸消失,
  於是後繼無人,大多數還在努力農業的經營者皆為年長者。

  我想這樣的狀況在台灣也是相同的情形。

  現在,日本的食物自給率約在40%左右。
  因為中國,跟其他國家的農產品較便宜的關係,逐漸都由國外進口了。
  發生事情的時候夠吃嗎?我一整個不安了起來。這樣的話誰還來經營農業呢?


  1.對於米糧的依賴過多。
  2.現在的政府也對於農民過度保護。
  3.農民自己也不夠努力。
  4.優秀的人才皆不在農業相關的部門上。
   相關部門就是 農林省,全國農協中央會,農業經濟聯合會,各鄉鎮市的農業協同組合等...。
   這些團體應該都要在各方面給予農民確實的指導,援助,領導,但是卻沒有做到。
   但是事實上這些團體充其量只不過是努力在販售農民肥料,農業器械,壽險,
   或是交通意外保險等以利益為主的部分罷了。
  5.農業改革沒能繼續前進。
   這一點有很多,例如祖先傳來的土地,就算是一小塊地也不想要賣掉,
   (以前可以靠這一丁點的農地生產的農產品就可以過活了)
   總而言之,就是土地改革沒有進步。

  我說明的亂七八糟,就到此結束了。

  我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夠見見台灣的各位。
  鳳林這片土地是孕育我的母親,如同磁鐵一般的呼喊我。
  站在鳳林這一片土地上身體就會飄飄然的開心了起來。這一點我姐姐元子可跟我一樣。


  另外,跟相片內的一樣,身體不好的關係以致於無法去台灣,真是非常的惋惜。

  見到台灣的各位,如此深重的恩情至今無法答謝,無論如何都請各位原諒!

  台灣雖小,卻是世界上一流的國家。
  這是在拜台灣優秀的各位所努力的結果。我從內心祈望今後台灣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當今台灣是建國以來最自由的時候,真的很開心。
  一方面要獨立,另外一方面卻要統一,這可真是很重大的政治問題。
  現在這個情況也無法馬上解決這個問題,日本的大多數人打從心底支持台灣的獨立。
  然而中國在福建省沿岸安排了約莫500個朝向台灣的飛彈,我只能誠心祈禱不要真的射向台灣。

  我誠心祝福楊先生賢伉儷永遠身體健康。

                    品川日出男 上
--------------------------------------------
信件當中提到爺爺繼承他父母的菸草田,在日本戰敗後,日本移民不得選擇留在台灣,或是回去日本。除非是國民政府留用的專業人員,否則一律遣返。且回日本的僑民當中,在衣服、棉被、家當、金錢上,都有很嚴格的規定。上船前檢查一次,下船後,再檢查一次。

所以,對這群移民來說,當初來台灣是從零開始,現在回去日本,則又是從零開始。品川家族也不例外,他們只能將田地託付給熟識的爺爺,算是有人接手他們的菸葉田,讓菸樓繼續運作著。

另外他提到日本的糧食自給率,他們那一代的人,經歷過戰爭避難、戰敗重建,所以對於物資、糧食的穩定很擔心。

文章最後,他謙沖的提到:

   台灣雖小,卻是世界上一流的國家。
   這是在拜台灣優秀的各位所努力的結果。
   我從內心祈望今後台灣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看到一個外國人如此稱讚、關心自己的國家,真的很開心,雖然他不屬於這個國家,但台灣也是他的故鄉。


日文原書信
2004品川日出男

2004品川日出男

[+/-] 繼續閱讀...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來自遠方的信之3:2004久野元子

據爺爺以前告訴我的故事,當時日本戰敗,日本農夫家庭被迫要離開台灣,當時會私相授受給認識的台灣佃農,爺爺他們兄弟就這樣"憨膽"(台語)承接日本農夫的產業,其實心裡也是盤算,反正也是窮,不如賭一下,如果國民黨將來清算,大不了就是被關,總比窮死來得好!

但對於他們移民來說,鳳林已經是他們兩三代在這裡居住的地方,最小離開台灣的兩姊弟還是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心中總有些不捨。

他們回去日本後,還有寄照片給我們,也寫他們的母親看到從台灣帶回去的菸葉時,心裡很激動。

2004久野元子

2004久野元子

下面是請朋友"克蘿蒂亞"幫忙翻譯的一段文字:
-------------------------------------------------

  今年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

  這次有幸打擾,
  見到了健康的伯伯、阿姨、跟大家,真的是非常的幸福。

  每次都承蒙你們溫暖的接待我,真的非常感謝。

  我將收到的土產-菸葉給母親過目,她非常的高興開心。
  真是很謝謝你們!

  我將照有你們大家的照片一起附上。

  天氣變化甚劇,大家平時起居一定要多保重身體。
  希望還可以見到大家!

           敬具

---------------------
我想,這就是人對於一塊土地的感情。很多人從來沒離開這塊土地,忽視這塊土地對他們的重要;但對於一些已離開的人來說,即使是這個日本家庭,他們不是台灣人,但畢竟台灣有他們世代的回憶,我想他們的後代一定還會傳述著這段歷史,只是會越來越淡。我能做的,大概就是把鳳林的一些菸樓、或是遺跡寄給他們看。

---------------------
日文原信件
2004久野元子

[+/-] 繼續閱讀...

來自遠方的信之2:1982年 伊藤安子

1982伊藤安子 1982伊藤安子

上一篇文章 "來自遠方的信之1:1982年 品川信子" 中,信子小姐提到在林田會中有遇到伊藤太太,差不多在信子小姐來信的同個時間,伊藤家族的安子小姐也來信給爺爺,報一下近況,讓我訝異的是,爺爺也會那麼關心這些日本友人,實在讓我難以想像當時台灣人與日本移民之間的情誼。

此外就是日本移民對於台灣思念的心情,在信件中表露無遺。例如:

    回到日本的時候,食衣住行都很辛苦
    幾乎四年之間,每一晚、每一晚,夢到在台灣的生活。
    「好想要回到台灣!好想要回到台灣!」
    我每晚都帶著這樣的思念,含淚窩在被窩裡頭。


許多日本移民是在台灣出生長大,才被遣送回日本的,所以台灣對他來說才是故鄉,當然會有如此的情感。

同樣這封信也是請AKS與他的日本友人幫忙翻的,再次感謝他!以下是中文翻譯:
---------------------------------------------------------
  拜啟

  一眨眼36年就已經過去了。

  先前我在林田會,由品川信子小姐那邊,
  聽到你很積極的詢問我的住所以及聯絡方式,我感動的快要哭了。

  在台灣的時候,受到你跟你家人親戚的照顧,我應該當面跟你說聲感謝的,
  卻只能用文字跟您表達謝意,真的很不好意思。

  回到日本的時候,食衣住行都很辛苦,
  幾乎四年之間,每一晚、每一晚,夢到在台灣的生活。
  「好想要回到台灣!好想要回到台灣!」
  我每晚都帶著這樣的思念,含淚窩在被窩裡頭。


  位於亞熱帶的台灣,水果實在是超級美味的,
  日本也有從東南亞過來的水果,還是台灣的水果最好吃了。

  我真是個可以驕傲的跟世界的人說:「我的故鄉在台灣」。

  氣候非常好,而且食物也非常好吃,種類也非常的豐富,在日本人面前可以很驕傲的說。

  聽過我說過這番話的日本人都很羨慕我,他們都想要去台灣那一邊住住看!

  品川小姐給我看你們的照片了,真的好懷念!!

  你們現在一點都沒有變,還是同樣的年輕,
  我都已經變成老太婆了,明年我想要回到當初出生的土地,屆時要請您們多多照顧!

  現在台灣似乎發展的很好呢!

  然後,我有一件事情要拜託您,就是在二戰終戰前在兩個部落的購買部工作,
  那時,有一位名叫做賴金鳳的人買下了購買部來經營。
  她的聯絡方式如果您知道的話,請告訴我!

  最後,請幫我向哥哥(楊水生)問聲好!

  我想要寫信給他,所以請告訴我他的住址。

  祝 大家身體健康!

      敬具

      昭和57年8月25日 伊藤安子 (西元1982年)
-------------------------------------------
查了之前住大榮一村的日本移民地圖,似乎又多了個線索,因為我們家隔壁(已賣掉的地)以前似乎是姓伊藤的,或許這位伊藤安子小姐就是伊藤家的。

下面是原來的日文書信:
1982伊藤安子

1982伊藤安子

1982伊藤安子

[+/-] 繼續閱讀...

來自遠方的信之1:1982年 品川信子

1982品川信子 1982品川信子

日本移民離開台灣後,對於台灣的一切念念不忘,畢竟這是孕育他們成長的台灣。

品川家族每隔幾年就會來台灣,算是尋根之旅吧!回來看看他們以前成長的鳳林,也拜訪爺爺及友人。我從爺爺的書信中,看到日本人每次回去之後,都會與爺爺書信往來一番,由此可以看到他們對於台灣的感情,與爺爺之間的情誼。

這是1982年品川信子寫給爺爺的信件,下面是我請AKS與他的日本友人幫我翻譯的中文:
-------------------------------------------------------------------
  我懷念的台灣諸位大家好,真的好久沒有跟你們聯絡了。

  五年前,我拜訪你們的時候,受到各位的照顧,真的很感謝。
  回國的時候,你們送我到台北,真的很感謝各位。

  我七月二十四日的時候,出席於京都舉辦的林田會時,遇見三十六年不見的伊藤安子,
  那一夜相談甚歡。也得知了你們台灣的住址,我給她看了你們的照片,她真的好懷念!

  伊藤角次於17年前往生後,
  再次遇見伊藤太太,聊了些南國(台灣)的總總,回憶就像那花開般的繽紛豐富。
  因為大家都很懷念台灣,所以接二連三的前往台灣。


  我也好想再去一次台灣,明年我的長女慶子跟么女也要去台灣,屆時請多多照顧。

  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安子的住址一併連同此信附上,請鳳林諸位多多指教。

                品川信子
-----------------------------------------
日文原書信
1982品川信子

1982品川信子

[+/-] 繼續閱讀...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寶藏巖的未來樂觀嗎?

為了幫朋友寫個企劃,走訪了寶藏巖,恰巧在進行第三期工程。順道拍了一些照片,看到許多修復的過程,讓我為這片歷史聚落的未來憂心。



下面為維基百科對寶藏巖的介紹︰

1930年代中期,二戰爆發,台灣總督府的台灣軍開始於寶藏巖增設高炮部隊,並於山麓南岸興建了幾個儲藏彈藥的地下碉堡與駐軍兵舍。

1945年,二戰結束,國民政府開始統治台灣,寶藏巖附近台北公館地區的日治時期軍事行政建築,多數被沿用成同類型機關用廳舍。

寶藏巖因地處高地,日治時期遺留下兵舍及軍事設施亦成為名為台北北區司令部的軍事要地,而1950年代的當時,寶藏巖除了觀音廟與該司令部外,民間違建只有三至五戶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本來新店溪採砂住戶或田園農家。

1960年代,兩岸情勢稍稍緩和,違建禁令鬆弛,司令部軍方默認外省人居民於寶藏巖週遭興建違建事實。於是寶藏巖開始出現居民,並陸續蓋起數十戶的平房住宅。直至1970年代初,北區司令部遷移,違建興建速度更快,至1980年代止,已接近四公頃約兩百多戶人家。


由Google Earth鳥瞰寶藏巖
map

寶藏巖座落於台北的福和橋旁,鄰近台大校園、公館商圈、自來水博物館。Google Map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寶藏巖為清朝時期老廟



新廟中有老廟!可以看到鋼骨搭的新廟,將老廟完好的保存起來。



但可惜的是,新廟的石雕不若舊廟的考究,有點讓人覺得少掉原有的氣質。



寶藏巖歷史聚落大量增建在1960年代,由於北部司令部遷移,限建法令鬆弛,所以在這幾年當中,居民沿著山坡增蓋違建,多達兩百多戶,造成現今看到的規模。



沿著山壁蓋成的村落,走在其中,頗有意思。






由山上遠眺河邊公園與水源快速道路,很可惜的是這幾年的交通建設切斷了原有的視野。



由於當初的居民多是用少量的鋼筋及混凝土蓋成簡陋的房舍,所以重建單位以穿透原有的天花,內層添加新的鋼筋網,並由上方灌漿,完成強化的工作。






前方這一棟可能是已經修復後的建築,感覺少掉原有的質樸。






廢棄的浴室



窄小的防火巷,當年可能就是供人通行的小徑



新式的鐵皮屋頂,不知道這是住戶晚期修建的,還是重建單位修建的,如果是後者,那樣就太不應該了。



綿延不盡的樓梯,寶藏巖有趣的地方,就是你家的客廳可能就是樓上的陽台,所以透過樓梯不斷綿延上去,可以穿越許多家庭,連結居民之間的情感。






重新灌漿強化過後的屋內,但牆面太新了,不知道將來會做怎樣的回復動作,做舊呢?或是建築師發揮自己的創意?還是草草了事!都有可能



重建後,新裝上去的鋁門窗,不知道是為了便宜行事,或是原住戶就是新式鋁門窗。



與其是新式鋁門窗,不如是原有的鐵欄杆與木窗,雖然難維護一點,但卻能夠保有原來的氣質。



整修過後的屋內,總是會在天花上大辣辣的出現新式電路管線配置,或許應該動點巧思把不屬於那個年代的配置隱藏起來,不然會造成後人對於文化的混淆。



塗鴉






油毛氈鋪設的屋頂,黝黑的色澤,與原有的氣質頗為接近,雖然難維護了一點,但卻能夠融入原有的環境中。







這幾戶的感覺比較接近原有的質感。






蜿蜒的小徑



這兩棟建築為安置原有住戶的臨時屋,預計今年九月左右可以搬入,原住戶有十六戶選擇繼續留在寶藏巖居住,也有大部分的居民選擇領取政府的徵收賠償金,搬離這裡。



寶藏巖歷史聚落的誕生,是因為"人"的介入,塑造了現有的外在形式。但強制遷移原有住戶後,寶藏巖少了人居住的氛圍。又沒有尊造原有的形制,大刀闊斧的改建後,除去原有住戶生活的軌跡,那樣寶藏巖是否是否還有生機呢?不知道,也無法預測!

據了解寶藏巖將來會委由台北國際藝術村管理,希望屆時可以有重生的機會,讓我們期待吧!

[+/-] 繼續閱讀...